美国邮政“朝令夕改”,跨境卖家经历“过山车”式震荡。当地时间2月4日,美国邮政(USPS)突然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入境包裹。消息瞬间引爆跨境圈,卖家直呼“措手不及”。不足24小时后,美国邮政紧急“改口”,宣布自2月5日起恢复接收包裹,但未对政策反复作出解释。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此举与美国政府近期针对中国电商的关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六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价值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矛头直指依赖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中国电商平台Temu、Shein等。美国邮政的短暂“停收”被普遍视为配合新关税政策的“试探性动作”。
关税政策“釜底抽薪”,中国跨境电商如何破局?
回溯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为了让游客带纪念品回家,特意设立小包裹豁免政策。到了2016年,小额免税额度更是像坐火箭一样,从200美元飙升至800美元。从此,靠着政策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开启了“疯狂模式”,从十年前的约1.4亿件,一路狂飙到去年的逾10亿件。白宫更是把这增长的“锅”,一股脑扣在中国电子商务公司头上,Shein和Temu首当其冲,被重点“关照”。不过,Temu和Shein可不是好欺负的,它们底气十足地坚称,自身商业模式压根不依赖“最低限度”免税门槛,并且早就在美国开设了配送中心,货物可以先运到美国当地仓库囤放。为减少新关税政策影响,Temu方面已表示美国站将继续将强从全托切量到半托,Shein最近两年也在加强欧洲和美洲的海外仓布局。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短期内新关税仍然会对Temu等平台的利润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USPS停收包裹更多为象征性举措,因为美国目前大部分跨境包裹都是通过Fedex、UPS等私营物流商进行运输的,USPS的实际占比并不高。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很多小包的尾程派送用的都是USPS,现在突然要暂停接收包裹无疑将对跨境卖家和物流商造成不小的影响。
物流巨头“火线调价”
跨境成本全面上涨美国邮政政策反复虽暂告段落,但物流商已率先行动,多家企业紧急上调费用:燕文物流:对纺织品按申报价值35%、其他品类25%预收综合关税。云途、顺丰、4PX:加收20元/票报关费,并预收30%关税保证金,实行“多退少补”。橙联中国:明确所有美国入境货物需叠加301条款等加征关税,卖家成本压力陡增。业内人士称,美国邮政实际承运占比虽不高,但其政策风向标意义较为明显。若后续FedEx、UPS等私营物流跟进调整,跨境卖家或将面临更大冲击。
政策博弈下的“危与机”:中国离境退税新政能否对冲风险?
面对美国关税壁垒,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于1月27日推出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货物“离境即退税”政策,简化流程、加速资金回流,被视作对冲国际风险的“及时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将激励更多卖家转向海外仓模式,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抵消关税上涨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再升级,全球电商格局生变?
此次事件被解读为中美新一轮贸易博弈的“前哨战”。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政府或进一步以关税为工具施压中国电商。而中国平台通过供应链优化、本土化布局寻求突围,或将重塑全球电商竞争逻辑。
专家观点:
“美国邮政政策反复暴露其对中国电商的警惕,但市场已形成强依赖性,全面‘脱钩’难度极高。”“长期看,合规化、本土化、品牌化是跨境企业抵御政策风险的必由之路。”
当前24小时的“政策惊魂”暂歇,但中美跨境电商的暗流仍在涌动。卖家需密切关注关税、物流动态,加速布局多元化市场和供应链。
这场博弈,既是挑战,亦可能是行业升级的契机。